成都西南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提醒你,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糖友的生活水平甚至威胁生命,比如常见的皮肤瘙痒、视物模糊、手足麻木、足部溃疡等并发症让糖尿病患者饱受折磨。在临床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糖友天真地认为,只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让自己的血糖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远离并发症了。其实只要我们多接触一些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很多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他们的血糖控制得都很好,但是最后还是出现了可怕的并发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引起并发症的原因
现在已知的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但是不管怎样发展,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另一种就是微循环障碍病变引起的并发症。
第一,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比如我们常见的心肌梗塞、脑梗、中风、偏瘫等,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病变。这类疾病的发病机理是因为我们的血糖升高、脂代谢紊乱和血粘度浓稠、血液自由基等造成的血管脂质堆积、形成血栓、动脉壁狭窄、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堵塞。
其实,对于很多糖友来说,早在糖尿病前期,大血管并发症就已经开始,并非都是患了糖尿病之后才出现的,据调查糖尿病60%~70%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还有60%~70%合并有高血脂。因此糖尿病要想减少大小血管并发症,只是单纯地降血糖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还有一类是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并发症,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等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性障碍,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清粘度都高于正常人。持续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可能导致微血管结构损伤、基底膜增厚、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发生微循环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同时,研究也发现,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还与血管内皮受损、蛋白质非酶糖化、氧化应激等有一定关系。
对于这类疾病,我们也看到了,并非都是高血糖的原因,和血液粘度、血压、血脂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怎样有效预防并发症
我认为除了稳定控制血糖,一般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每天至少做两次餐后血糖检查。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对糖友的影响更大,而且餐后血糖与心脑血管的关系更紧密。所以,糖友在监测血糖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血糖。偶尔一两次血糖正常,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血糖完全正常,殊不知,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水平影响更大,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关系更密切,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也更大。所以,糖尿病人在进行血糖监测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血糖。
第二、每2、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它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水平。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平均血糖,所以糖化血红蛋白与并发症之间更有直观联系。当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异常,表示我们目前的血糖控制比较差,是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此时就需要我们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注意自己的血糖波动。如果我们的血糖波动大,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促发血管性并发症,还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糖尿病患者需只要通过监测空腹、三餐后2小时、凌晨和睡前血糖,就了解血糖波动情况。血糖波动分为两种:1.餐后餐前血糖波动:指三次餐后与餐前血糖之差的平均值控制在2.2mmol/L以内。2.日间血糖波动:指一天中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不要超过4.4mmol/L。
第四、一些重要因素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特别是高血压,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可使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更易发生和进展,使死亡率增加。
3、并发症的治疗
最后,针对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友,我建议可以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
对于糖尿病,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西医目前的治疗方式都是针对血糖来设计的,很多人认为西医治病非常“快”,这是因为西医药物的靶向单一,一吃降糖药,血糖就低了。但是,指标降下来了之后呢,因为没有“治本”,那个引起血糖高的病因还是继续存在,所以还得继续服用药物。
而且针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来说,是身体整体机能出现了问题,并不是具体指标——血糖高的问题,针对这种复合型的靶向来说,西医往往是束手无策的。所以西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控制”,不能治愈,只能终身用药。而一旦出现了并发症,西医又只会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比如坏疽就截肢,肾病就透析,血栓就按支架……,所以还是在各个症状上面行缓兵之计,并没有治疗根本的病因。
对比中医与西医的治疗就完全不同,既不像磺尿类降糖药那样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也不像双胍类降糖药那样通过改善胰岛素利用降低血糖,更不像拜唐苹那样通过抑制小肠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中医是通过整体调节来改善我们的身体机能,从而恢复我们自己的正常胰岛功能。而且对于一张中药复方来说,往往是通过综合的效果来产生作用。
一个药方里的药既有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又有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更有一定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和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同时还常常兼有调节血脂、抗凝、改善微循环、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这不是针对我们身体某一个单一指标进行治疗。而且我们中医治病,讲究固本培元,标本兼治,不仅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症候、血糖情况及糖尿病初期、早中期、发展期等阶段进行有针对性治疗。而且能够调节身体气血,消除代谢产物,使脏腑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动态平稳,从而有效地阻滞并发症的出现,我觉得这是十分科学有效的防病与治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