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判断糖尿病控制好不好,就是看血糖的数值。多数糖友经常会在早餐前,用血糖仪测量自己的空腹血糖,每次看到血糖在6.1mmol/L以下,会认为自己血糖控制的很好,整个人就放松了警惕,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那接下来的内容对你非常重要。
糖友们都明白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大多数都可以做到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自己的血糖值,进行药物的调整。现实却是,即使血糖控制得很好,但还是发生了并发症。
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血糖高了,用降糖药、胰岛素就能控制下来,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那么对于糖友患者,除了看血糖值是否正常外,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1、应该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值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是表示患者近期2-3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病情监测时,不能只查血糖,还要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正常,表明近期2-3个月血糖控制得不错;如糖化血红蛋白值偏,表明此次血糖控制良好,表明近一段时期血糖控制不佳。控制血糖应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也必不可少。
如果病程较短、无并发症、未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糖友,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甚至接近正常水平(4%~6%);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或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病程很长的糖友,要放宽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如<8%。
2、应该定期检测血脂情况
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作用减弱时,脂肪组织中的脂蛋白酶活性就会显著降低,使甘油三脂的清除发生障碍,出现血清甘油三脂增高,导致糠尿病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并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临床发现,糖尿病人群中的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增高。这除了与高血糖及其伴发的高血压、肥胖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糖尿病病人的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糖尿病所致的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纠正血脂代谢紊乱可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其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导致肝脏内的脂代谢紊乱、脂蛋白合成障碍。由此可见 ,脂代谢紊乱在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病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调整脂代谢紊乱是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和评定疗效的内容之一。血脂检测主要指标参考值:胆固醇<4.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2mmol/L,低密度脂蛋白<2.5mmol/L,甘油三酯<1.5mmol/L。
3、应该定期检测血压值
据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有70%以上人群合并高血压,由于糖代谢紊乱可加速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外周阻力增加,造成血压升高;高血糖可使血容量增加,肾脏超负荷,水钠潴留,也可引起血压升高。
同时,血压升高与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有关。心输出量增加不伴有外周改变即可引起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不伴有心输出量或血容量改变,也可使血压升高,而糖尿病患者这两种变化都有,所以会使血压迅速升高,并引起严重并发症。另一方面,高血压又可加重糖尿病引起的损害,包括它对小血管和肾脏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有研究表明,控制好血压可使糖尿病人群引发大血管疾病风险减少约25%—50%,针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但是对于高龄、一般健康状况较差或已经发生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过于严格的血压控制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就可以了。年轻患者、患病时间短或者出现蛋白尿的糖友控制目标更加严格,需要降至 130/80 mmHg 以下。
4、应该定期检测胰岛功能
现代医学表明:2型糖尿病95%以上属于胰岛功能障碍而引发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造成血糖升高及代谢紊乱。
因此,定期检测胰岛功能尤为重要。所谓"胰岛功能",简单讲就是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胰岛素作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其分泌的数量及利用情况直接决定着血糖水平的高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往往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和胰岛素抵抗两方面有关。而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或胰岛素抵抗的最直接办法就是胰岛功能检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随着病情进展,血糖控制越差,表明胰岛功能释放胰岛素的能力越差,或释放的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胰岛素抵抗),长期服用西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致使胰岛细胞越“超负荷受累”,胰岛功能越差,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就会加速。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测胰岛功能检测,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保护胰岛功能或修复胰岛功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的病情及逆转糖尿病的进展。
5、应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脏病变是因血糖控制不佳慢性高血糖导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糖尿病肾脏病变早期为微量白蛋白尿,随后发展为持续性的白蛋白尿,但患者多无明显症状。
微量白蛋白尿增加可以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损伤,所以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常用的早期临床监测指标之一。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不容忽视,要立刻接受治疗。
6、应该如何科学防治糖尿病
除了上述的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防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吗?说到糖尿病,大多数人只会想到降糖药物,西医的降糖药物很多,如:临床常用的二甲双胍、格列苯脲、阿卡波糖等,遗憾的是,目前降糖药物只能短暂控制血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的病情进展,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大部分降糖药物就难以平稳控制血糖,糖尿病的并发症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千百年来,中医治疗消渴病(糖尿病)渊源流长,大量的医案经典古方及名家验方,发挥出神奇的疗效。最近医学临床统计表明,通过降糖西药治疗糖尿病的治愈率仅13%,而中医中药治疗中早期糖尿病的临床治愈率高达67%。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全面平衡体内代谢,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脏腑功能,平稳控制血糖的同时降压调脂,从而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中医中药结合现代高科技生物医学技术治疗早中期糖尿病临床治愈率高达92%,这充分说明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有着神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