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南中医医院糖尿病专科为全院重点专病专科,是国家医药发明专利技术临床定点科室,拥有自主研发及国家医药发明专利16项,专业治疗糖尿病以及引发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等症。
成都西南中医医院糖尿病科以中医为轴,调制一体。治疗血糖的同时恢复胰岛功能,最后达到摆脱药物依赖,平稳血糖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以中医为轴:
糖尿病患者的国医宝典——糖尿病与中医药
糖尿病治疗目前主要是西药降血糖,比如胰岛素和口服药,但有的人喜欢中医,因为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疗效。中医药能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欢迎,也是因为临床有效。但中医药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存在哪些优势?
糖尿病患者的国医宝典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糖尿病患者的国医宝典。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对此病的治疗原则有所记载,历代有关消渴病的治疗方法及方剂很多。在几千年发展史中,从对疾病的认识到治疗形成了独立的体系,符合系统论和整体观。
如今,中医药疗法治疗糖尿病在临床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疗效安全确切,目前被列为中医药优势病种。近些年国内外对治疗糖尿病相关的中药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在全国范围内出台实施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诊疗方案路径与防治指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已在《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年1月刊发表。新版指南新增“糖尿病与中医药”章节,此举是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作用的充分肯定。对临床治疗疾病产生积极影响,对祖国医学的发扬光大起到推动作用,对加快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中药本身有很多优势
1、中药多为动植物有机体,成分接近人类的食物,较化学合成的西药毒副作用小,使用比较安全,不会损伤内脏。
2、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和方剂十分丰富,对新药开发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较多的选择余地。
3、中药可以增强体质,中药能增强体质,脏腑调和,扶正祛邪,固本培元,有效恢复胰岛功能,能巩固长期的疗效。
4、西药往往是单靶点作用,而中药,特别是由多个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具有多靶点治疗的优势,符合系统论和整体观。
5、许多中草药含有丰富的药物有效成分和微量元素锌、铬等,还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对控制血糖有确切的作用。
据相关统计,传统医学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已发现约800种植物,约400个以单味草药提取物或复方制剂在体外或体内有效,其中单味草药提取物使用频次靠前的主要包括黄芪、人参、苦瓜、黄连、胡芦巴、地黄、大蒜、肉桂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通过用于糖尿病防治的成方制剂有30种;其中组方药味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名前10依次为黄芪、地黄、天花粉、人参、五味子、葛根、麦冬、知母、枸杞子、茯苓。不管是单药还是复方,无一不在证明中药本身治疗糖尿病的价值和效果。
在治疗糖尿病上的优势
中医治疗糖尿病,可以起到调整体内代谢紊乱和治疗并发症的作用,调理体质和治疗并发症效果却比西药有效。因为中医有治未病、标本兼治、辨证论治与整体治疗的特点,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有较大的优势,在治疗并发症方面更尤为突出。
一、改善糖尿病临床症状的优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有主观症状,也有客观症状,有糖尿病特有的症状(“三多一少”),也有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但这些症状对患者来说同样都是痛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程日久的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西医目前无特殊治疗,中医可以通过辨证施治运用益气滋阴、调补气血等药物扶助正气,消除症状,改善机体状态,常可取得较好的改善作用。这一点早已是中西医专家所公认。
二、整体调节、多靶点作用的特点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西药口服降糖药完全不同的作用特点。既不像磺脲类降糖药那样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不象双胍类降糖药那样通过改善胰岛素利用降低血糖,也不像拜糖平那样通过抑制小肠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机理明确。而是通过整体调节,通过综合作用而取得疗效。
对于一张中药复方甚至一味中药来说,往往既有减低胰岛素抵抗作用,又有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更有一定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和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有的还常常兼有调节血脂、抗凝、改善微循环、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
三、有效防治并发症的作用
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盲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于是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连续把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作为研究课题,就说明国家认可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疗效。
研究发现: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确实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保护残余视力,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进展,使部分患者免于死亡、目盲和截肢致残之苦。
上述内容阐释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或者证据让外界心服口服,认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根据以下几项循证证据就可以从临床循证医学角度证明:
(1)糖尿病前期治疗:研究显示,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联合服用中成药12个月,可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32.1%。
(2)糖尿病治疗:在针对192例2型糖尿病,稳定服用二甲双胍血糖仍不达标患者的临床研究中,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中药颗粒,使用3个月可使HbA1c降低0.92%,空腹血糖降低1.34 mmol/L,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β细胞功能指数,并明显改善口渴、乏力等症状。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临床研究中,中药使用24周,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和眼底改变。
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应用中药颗粒干预12周能够改善视网膜血循环,减轻视网膜缺血损伤。
综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确实具有巨大优势。但也有人会抱怨:我喝过很长时间的中药,一点作用都没有,其实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喝汤药为什么没效果?无非是这3个原因:
① 药不对证:要想药对证还需要遇到好医生,如果医生做不到正确的辨证论治,当然就做不到用药对证,中药也要对证吃,不然吃了也白吃。
② 脾胃虚弱:人体吃进去的食物都是通过脾胃来吸收运化,脾胃一旦虚弱不会运化汤药里的药性,有效成分得不到吸收,怎么可能会有效果呢?
③ 药材不佳:药材好,药才好,亘古不变的道理。就算你的医生给你对证下药,你的脾胃也能很好的吸收,但是现在假药太多了,次品药太多了,中药没有药性了,自然也起不来治疗效果。
所以我们首先要相信中医药在2 型糖尿病的治疗上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上的独特优势。只有正确认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才能科学看待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其次要寻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辨证论治,运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剂或国家医药专利配方等,再选用高品质中药材煎制,才能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作用发挥最大。
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一份日常饮食护理,希望各位糖尿病患者们在寻求药物治疗的时候也一定要关注日常饮食:
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或酸奶。
酸奶含有天然糖。它还可能添加了糖或糖替代品。选择含糖替代品的酸奶。它的卡路里更少。
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和酸奶。这些都是钙的良好来源。
肉和其他蛋白质,每日份量:两到三份
包括家禽,鱼,干豆,肉,蛋,奶酪和坚果都是蛋白质的来源。
经常选择鱼和去皮的家禽。
烤,烤或烤,而不是油炸。
选择瘦肉并修剪脂肪。
脂肪,糖果和酒精,少吃
包括水果和低脂的果汁,并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选择完整的水果比榨汁更多地选择纤维。
选择柑橘类水果,例如橘子,葡萄柚或橘子。
选择不添加甜味剂的果汁。
牛奶,每日份量:两到三份